王丹丹给学生做康复训练。学校供图
■走近2022年“宝武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获得者 中国教育报刊社 宝钢教育基金会 主办
一切为了特殊孩子的成长,是吉林省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丹丹的坚守。不久前,她荣获“宝武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
【资料图】
为了孩子,王丹丹从无到有建起学前康复部;为了孩子,她和团队一路求索深耕康复教学;为了孩子,她走访30多所普通学校,了解参加融合教育的特殊孩子的发展情况……她说,要努力成为特殊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缕微光,驱散他们生命中的阴霾。
用爱与奉献诠释特教初心
“好像是命运的安排。”谈到成为特教教师的契机,王丹丹说。
十二三岁的时候,王丹丹的爷爷调到了一所聋哑学校工作。在那里,她第一次与特殊孩子有了接触。“那些孩子一路跟着我从校门口走到办公室,还从门缝里偷看我。”奇怪的是,胆小的她并没觉得害怕,反而有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在王丹丹心里悄然发芽,促使她选择了特殊教育师范专业。1997年,19岁的王丹丹从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正式成为一名特教教师。
初入职,王丹丹担任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个班17个孩子,来自不同县市,小的七八岁,大的11岁,都没有离开过家,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为了缓解孩子们的分离焦虑,王丹丹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们身边。白天,她和孩子们同吃同活动;放学,她把市里的孩子一个一个地交到家长手里;晚上,她陪住宿的孩子玩游戏、洗漱,安抚他们入睡。渐渐地,孩子们适应了新环境,王丹丹也有了集老师、妈妈、保镖于一身的新角色。
特殊孩子,每个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特别细心、耐心和有爱心。课堂上,王丹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摸声带、按鼻翼,感受声音的振动;蹲下身,让孩子们几十次地观察发音时的口型。生活中,她教孩子们擦桌、扫地、叠被子,特殊孩子有时会不受控制地哭闹、排泄,王丹丹总是耐心安抚,帮他们清理排泄物,擦洗身体。
王丹丹还关注每一名学生背后的家庭,从租房子、找工作到家庭辅助康复指导细节,事无巨细地为家长提供帮助。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教师们探索线上教学,每周总结教学经验,调整训练模式,绝不耽误任何一个孩子的康复进程。
“没觉得不容易,反而觉得很享受。”谈起工作,王丹丹记得的只有甜。在她心里,每个特殊孩子都是宝贝,孩子们每一点滴的进步,都是她快乐的源泉。
帮孩子找到回归社会的路
上世纪90年代末,有时会出现个别聋人偷窃的事件,王丹丹和同事们就需要去派出所做手语翻译。每当这种时候,王丹丹的心上都像扎了一颗钉子:“我们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毕业后却无法真正融入社会,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
怎样帮特殊孩子找到回归社会的路,成了她的心结。
1999年,王丹丹在外地学习时,看到当地四五岁的特殊孩子通过语言训练可以用口语自如交流,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深感惭愧。“语言训练开始得越早,效果就越好。”王丹丹说,“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太大了。”
一回到学校,她便和几个年轻教师组成语训小组,马不停蹄开始语训的探索。
没有教材,她们就从生活用语和常见词汇开始。“用的都是笨办法。”王丹丹说。为了让孩子们区分牙刷与刷牙,她拿着牙刷模拟刷牙的动作反复示范。为了让孩子们认识杯子这个简单的词汇,她找来了学校里所有的杯子一个个展示。当时,部门只有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王丹丹自学打字,又找来丰富的图片制作校本教材。
一年下来,语训小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棒,有些孩子发音还很清晰。”在一次故事展演上,语训小组的成果让教师和家长看到了希望,语言训练也从最初的个训扩展到全学科渗透。
2009年,王丹丹又迎来了一次从无到有的挑战。
那年新年,学前康复部由市残联迁入特殊教育学校。谁能挑起这个全新部门的担子?领导想到了王丹丹。
大年初八,王丹丹和同事搭上了去上海学习的火车。从人员配置、硬件设备、教室布局,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康复方法,她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算是学了些皮毛,先勉强把学前康复部建了起来。”王丹丹说。
在学前康复部初成立的两三年里,教师们基本没有休过寒暑假,一有时间就去各地培训学习。从最初的2名正式教师、19个孩子,到最多时候的20名教师、近50个孩子,如今,学前康复部已将90多名孩子送回普校就读。
高标准打造专业的康复教育
身为特教教师,光有爱心和耐心还不够,必须够“专业”。王丹丹常说,自己底子薄,因此,她和她的团队特别肯学、认学。
2011年,当得知华东师大听觉言语重点实验室在全国特教学校寻找实践基地时,王丹丹迎难而上。那段时间,她每天在电脑前工作到半夜。经过严格的答辩和实地考察,终于,学校成为首批“全国医教结合实验校”。
“这次机会对我们帮助特别大,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自此,学前康复部搭建起集体课和个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孩子都会经过专业评估拥有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不断根据个性需求,扩展到感觉统合、思维训练、注意力训练和劳动技能等方面。
为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王丹丹经常鼓励学前康复部教师抓住培训和比赛的机会提升自己。在好学之风的引领下,学前康复部教师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康复技能大赛中获奖。团队也完成了“医教结合,综合实践”等多个课题的研究,部门的康复教育向着高水平、强专业不断发展。
如今,王丹丹的团队又迎来了新挑战。“这几年,学校接收的学生情况更加复杂,多是发育迟缓、孤独症或者多重障碍儿童。”王丹丹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教师们尽快学透新的康复技能,用更专业的手段帮助这些孩子。”
作者:本报记者 杨文怿 通讯员 刘宇阳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25日第1版 版名:要闻
标签: